相反,如有需要,还应增加刺激力度。
张文学告诉记者,开滦曾于2002年制定过一个企业发展战略,当时即提出转型发展的思路,但转型主题不够突出,经过2008年的调整,更加契合企业实际和国家政策。在张文学看来,企业的转型战略是否合理、转型能否取得成效,主要取决于三方面因素:一要依托企业自身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
因此,转型发展不仅是开滦企业自身的需求,也是其无可推脱的社会责任。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开滦集团并未放松煤炭基础产业,相反,近几年通过内挖外扩,开滦的煤炭资源储备新增115亿吨,在国内外形成了五大煤炭基地。彼时,开滦的新发展战略付诸实施还不到一年。一基五线及六个转向体现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思维,具有更加鲜明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色彩。2009年6月,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组第一次深入开滦。
既重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又加紧研发高附加值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此战略之下,提出了双五(到十一五末煤炭产能达5000万吨、总收入达500亿元)、双一(到十二五末煤炭产能达1亿吨、总收入达1000亿元)等一系列具体目标。这当中有地域因素的限制,也有盈利情况的考虑。
据最新消息,目前工信部起草的支持行业兼并重组的政策已经上报国务院,将2009年被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汽车、钢铁等九个行业列入其中,但将十大产业中的物流业换成了建材产业。2009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彼时的主要矛盾是如何解决外需迅速收窄的问题,保持经济的稳步增长。虽然目前还看不到明确的方案,但从近期管理层的表态来看,此次的新版十产业规划与2009年版的十产业振兴规划有着深刻的区别。数据显示,相关政策确实起到明显效果,如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数据便分别增长44.37%和30.45%,稳居全球第一。
管理层要大力解决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的紧迫性问题,而这些都要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有分析人士表示,未来十大行业很可能经历一次大规模的洗牌。
需求萎缩压制了钢价,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暴涨,钢企又开始进入亏损。正如此前温家宝总理在长沙召开湖北、湖南、广东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时所强调的,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都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但对于鞍钢这类还在努力跻身行业前列、赶超行业龙头的钢企而言,整合正是发展的好契机中广网北京7月8日消息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今天表示,我国目前已经明确在新疆自治区试点资源税的改革,把原油、天然气的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
目前试点的税率是5%,今后将逐步向全国推开。这一改革对于战略资源富裕的西部地区来讲,将会明显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中广网北京7月8日消息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今天表示,我国目前已经明确在新疆自治区试点资源税的改革,把原油、天然气的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这一改革对于战略资源富裕的西部地区来讲,将会明显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目前试点的税率是5%,今后将逐步向全国推开这些脱胎于旧时部委院所,或自发新建的央企科研单位,有了哪些脱胎换骨的变化?他们正在发挥什么样作用?他们能成为能源业的兰德公司吗?研究院?科研院?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科院的历史同中国电力工业一样长。
这样的院现在还不是主流,说实在的,十年前没人看得上他们,也没人看得上我。在他看来,正是因为这些软课题花钱少,影响面大,杠杆作用才可观。
尽管起步时间有早晚,归属有不同,从中国电科院拆分出去的南瑞、西安热工等,都遵循了类似路径,从核心技术到自有产品,直接面向市场。西安热工如今由五大发电集团持股,苏州热工归属了中广核,而南瑞的产品近年已经从电力行业推广到地铁系统。软科学已成为新的较量场。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周原冰说,中心业务分立之后,能源院延续了这一职能。这种平级重组一改往常的大吃小思路,还成为央企重组的新模式。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和中石化的石科院、工程院、物探院、油勘院几大主打硬科研的机构,均是紧密依托于集团公司的研发单位,技术服务和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一位煤炭业人士认为,其在行业中一直缺乏核心竞争力。央企的许多研究所都经历了一个同样的痛苦过程——转企。
这是大部分央企科研院所的共同发展经历。林伯强介绍说,国网能源院这两年意识越来越明确,而各公司也都开始做宏观预测。
2008年,煤科总院与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在国资委主导下改革重组,成立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其实我定义这是高技术行业,完全是靠技术,不是靠人。
产品规模世界第一没什么,但我们的行业经济技术指标世界第一。目前,研究院所大约可以等于科研院所。一位资深石油行业人士表示,需求驱动下的深度开采为中国石油积累了很多勘探经验。但两家资产和产值都偏小的企业拉郎配,可谓弱弱联合,前途仍然不明朗。
而且还需要就涨价等一些公共话题跟政府、老百姓博弈。中国电科院电工研究所所长来小康说,现在特高压技术让国家电网在国际上的声音变大了。
能源央企已经认识到:今天,能源供给第一位的因素不再是资源,而是技术。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毛家祥说,现在企业还算重视,但不容易找到既懂专业,又懂宏观经济的人才。
1999年,总院转制为科技型央企,但煤炭行业的市场化和分散淡化了央企的传统优势。中国电科院的综合科研技术是国内第一。
而在研究方向上,研究院既要着力于宏观形势的研究,又要聚焦行业发展研究,既要着力于战略研究又要聚焦产业发展研究,既要注意前瞻性研究又要聚焦当前应用性课题的研究。我们在原来电力、电网、电价等规划和企业战略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大能源研究,一些新概念,比如低碳经济、电动汽车、储能技术,也是我们的研究范围。新能源如火如荼、页岩气大规模开发,都是这一观点的现实注脚,而核聚变则提供了一劳永逸的未来想象。石油行业人士提出,中国石油公司的科研机构除了解决眼前的深采问题,还需要提出更加超前的、领先的东西。
但偏重技术、研究领域的单一,无疑是央企研究院共同面临的问题。上述煤炭业人士向《能源》记者表示,煤科总院多年来并未无太多科研优势,做产品居多,但其产品也并无特殊优势,将来日子恐怕也难以好过。
转制主要形式有二:并入企业集团和直接改制为科技型企业。一些经研院以往只关注自己的企业,现在视野更宽,即使声音不大的,也在慢慢做。
NEC(中国)副总裁杜军举的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大多数央企研究院所的地位:常有国外同行来考察,一听说国内哪个企业办了研究院,就特别崇拜地去讨论研究层面的话题,结果一谈下来,却发现大多是开发项目。技术之外,技术之上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林伯强经常与央企合作研究,他发现,这些企业内部的软科学研究院出现了新迹象,开始向大能源转型。